最近,我时常哼唱“时光已逝永不回,往事只能回味”。倒不是留恋我如何青梅竹马,如何青春浪漫,以及事业如何成败,而是愧疚我昔日没有能力对爹娘尽其所能的爱。 尽管时常惦记他们,打电话遥远的问候,更多的是用钱弥补我对他们的亏欠。我知道,钱不能代替陪伴,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,更是亲情的近距离。 可我为了孩子,为了我的小家,忽视了与他们天伦之乐的每个瞬间! 记得那年,我生女儿,在女儿快满月的时候,娘从山东赶来,她平时很少出门,一直生活在大山里,而今,她竟然还拎个七十年代的大帆布提包,一路风尘来到了我家。 尽管在正月,咱东北的天气依然那么冷,娘穿着自己缝制的棉袄,外面套的还是我上学时那件旧布衫。从此看出,娘生活节俭,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姐弟六人多么不容易啊。 我生女儿那年,最小的弟弟...
家,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。有血脉就有家,有家就有亲情。 亲情,是“木兰替父”的故事;是“孟母三迁”的佳话;是阿炳“二泉映月”的旋律;是孟郊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的牵挂;是王维“来日倚窗前,寒梅著花未”的思念;是司空曙“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”的守候;是岑参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的嘱托;是王维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深沉感叹;是苏轼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祝愿;是辛弃疾“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”的天伦之乐…… 亲情,是那冬日里的暖阳;黑暗中的光明;迷途上的航灯;是那个能让你卸下疲惫的“关心”。世间因有了亲情,人生才充满了希望,她让我们远离孤苦与悲凉,目光如炬、大步向前! 一 陕西人把父亲喊“大”。大者,位尊,德隆,广博也。呼叫时要拖长音,拐弯...
我们兄妹6人全部出生在生产队计工分那个年代。父亲在一所中学教书,工资少得可怜,母亲一人又要在家洗衣做饭种自留地,还要在生产队拔秧耘田收割稻子,不仅起早贪黑,而且中午没时间打个盹。尽管如此,仍然挣不上高的工分,因为女人的工分与男人的工分是不一样的,况且我们全家9人(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)吃饭,只有妈妈1人挣工分,所以常被1家有4个5个劳力的人家当面或背后奚落。 往往越是贫穷,人性越是显现残酷的一面。 到了月底分粮食的时间,母亲也像别人一样挑着箩筐兴冲冲地到生产队厅下的仓库分粮食。装谷、挂称、上钩,称粮员正认真读挂在梁上的秤上的准星时,一个大家称他为“脚头尖”负责生产队监察的人,怒气冲冲地一把将装着稻谷的箩筐从梁上卸了下来,并说:“她家工分都没有,怎么分粮食”。尽管别人劝说:...
有一首儿歌唱道:“世上只有妈妈好,没妈的孩子像根草……”但是,对我来说,爸爸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最神圣、最无私的,是不可代替的。那是因为,爸爸用他那无私的父爱,填充我渴望母爱的心扉。 爸爸用他的爱哺育了我,让我有了爱的地界。当别人议论“单亲家庭的孩子真可怜”时,“在说我吗”我心里曾无数次地问自己。但爸爸总是教导我不要难过,“大人们的错给你心灵留下的创伤,让自尊给你抹去。一切有爸爸,只要你认真读书,为爸爸,以及所有关心过你的人争气,没有人会笑话你的。”是啊,当别人在娱乐玩牌的时候,当同事休假外出旅游的时候,我的爸爸却总在家为我的学习和生活操劳。 生活中,他既当爸爸,又当妈妈,把我照顾得妥妥帖贴。早上,“叮铃铃,叮铃铃”,闹钟响了,指针指向五点半,爸爸赶忙起床,打水、烧饭...
父母老去的那些佐证, 多希望他们的青春可以重头来过 当长辈的长辈,随着时光的流逝和身体机能的变化,一个个朝着马克思走去,剩下的越来越少时,留给父辈的,只剩下唏嘘,留给我们的,只有一声叹息。 大年初二,本是走娘家的日子,因为天气因素和其他安排,大年三十那天,我就随父亲去了外公家拜年。于是,初二就空档期了,恰好父亲说,去小姨婆家,我便跟着去了。 开车去的路上,我跟父亲东聊一句西聊一句,没有主题聊了一下之后,就到了姨婆家。 小姨婆是奶奶最小的妹妹,我记事的时候,姨婆才50岁不到呢,长得跟西游记里面的观音菩萨一样,给人的感觉很和蔼可亲。 停车的时候,姨婆正在雕花的镂空木门后,往外观望着,许是正准备关门,冬天冷风还是有些强劲。及至我们下车,姨婆看见是我们,赶紧招呼。 自从表叔搬到镇...
那年1989年,那年我10岁。我们家第一次种了八分地的西瓜,西瓜苗在父母亲的呵护下,从藤到开花到结果!应该算是长势喜人!六月份西瓜陆续地开始成熟了!父母于六月初在西瓜地旁搭建一个简易的棚子,晚上照看西瓜!父亲教我如何从外形辨别西瓜成熟没有!母亲教我如何从敲打西瓜辨别! 接着父母开始操心卖瓜了!最初父亲说,一次用船拉个两三百斤拉到蛟尾镇去卖!可晚上回来,对母亲说,不好弄,岸边离卖瓜处太远,来回两三趟,没人照看瓜!价格也不高,才一毛五!母亲说要不等几天,等木香放假了去给你帮忙! 7月1日,我们放暑假了!父亲和我商量着明天一起用牛拉板车去镇上卖瓜!我也挺兴奋的,很少有机会去镇上!那天,父母挑选出了三四百斤个头大,形状好看的西瓜放在堂屋! 7月2日,我一大早起来,放牛,这牛,我已经放了三年多了,脾气很温和...
他是个小学5年级的学生,家境不错,父亲自己开公司,做股东。母亲是个标准的家庭妇女。 他成绩不好,每次考试名落孙山,大手大脚花钱,请客,购物。总是摆着大哥大的姿势。 老师也多次教训过他,通知过他父母。但他对于一些警告都成了耳旁风。依旧我行我素。 5年级毕业的暑假,他同自己同学一起去玩,在欢乐...
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:无论你遇见谁,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,绝非偶然,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。所以我也相信:无论我走到哪里,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,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,遇见我该遇见的人。这段话献给所有认识、帮助我的朋友们,是你们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。 忙忙碌碌,还是抽空写文字,写自己...
这是世界上最亲昵的字眼。 这是绝少有人涉足的行当。 当妈妈成为一份职业,会演绎出怎样的人间大爱?夏秋之际,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黄海之滨的烟台SOS儿童村,走近党的十九大代表郑忠燕的特殊家庭与生活,零距离感受不一般的母亲到底有多难母爱到底有多重23个孩子的妈妈到底有多幸福 妈妈的招数 早上...